(1)什么是绿色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绿色建筑―我国为全世界建设规模最大国家
我国已成为全球城市化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据最新研究,我国城市化率自2000 年以来,每年均以超过1%的速度递增,每年约新建18亿~20亿m2建筑。然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据欧洲建筑师协会测算,建筑能耗占用了整个社会中能耗的50%。消耗了50%的水资源,40%的原材料,并对80%的农地减少量负责。同时,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弃物和50%的氟氯化物均来自于建筑。因此,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我国城市建筑来说,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型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而绿色建筑的推广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专业的绿色建筑专业技术咨询人员,利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事绿色建筑技术咨询工作,能有效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培养专业的绿色建筑工程师人才,是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综合水平的基础,是满足我国与国际建筑行业接轨需求的最有效办法。
(3)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绿建发展较晚,她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政府不仅在宏观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同时也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以完善和修改,来保证绿色建筑的推广,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10年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颁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倡导绿色建筑,指出:"到2012年,绿色建筑所占建筑比例由2012年的1%提高到15%,增长14%。"
2012年5月,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本周末联合发文,宣布将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全面提速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